图片
入秋后不光有残留的寒湿,秋风还会带起 “燥气”,很多人会出现咳嗽更频繁、痰少却黏得咳不出,甚至咳久了嗓子发疼的情况 —— 这是燥邪伤肺,又裹着湿邪在肺里 “捣乱”,时间长了也容易让结节有机会冒头。
给大家换一个更适配 “燥湿并存” 的化痰方,既能清燥润肺,又能祛湿散结,药材常见好寻,操作也不复杂。
其实这个时节,用四味常见的药材煮杯 “化痰水”,就能帮着改善体质,不给结节发展的机会。
图片
准备南沙参 15 克、炒莱菔子 10 克、瓜蒌皮 12 克、炒白术 10 克、甘草 6 克。
加水煮上 20 分钟,每天早上空腹喝一杯就行,药材不贵,效果却实在。
南沙参:比北沙参更偏益气,既能滋养肺阴、缓解燥咳,又能补肺气,避免久咳伤气,让肺有力量排出痰浊。
炒莱菔子:就是萝卜籽,炒熟后能理气化痰,还能消食导滞 —— 很多人秋天痰多,和脾胃消化差、浊气上涌有关,它能帮着把脾胃里的积滞化掉,从根源减少生痰的机会。
瓜蒌皮:专清上焦(肺和胸部)的痰热,能把黏在肺里的 “稠痰” 化开,还能宽胸散结,对肺里刚冒头的小结节有很好的预防和改善作用。
炒白术:健脾祛湿的 “温和派”,不像生白术那么偏燥,既能把体内多余的湿邪去掉,又能补脾胃,让脾胃运化水湿的能力变强,避免湿邪反复积在体内。
甘草 :既能调和所有药材的药性,避免偏寒或偏燥,又能润肺止咳,缓解咳嗽时嗓子的不适感。
去年秋天接诊过 38 岁的李女士,她平时爱熬夜,入秋后总觉得嗓子干,一说话就想咳嗽,痰很少但黏在嗓子里,咳半天才能出来一点。去医院查肺 CT,左肺有个 0.4 厘米的小结节,医生让她定期复查,但她总担心结节变大。
看她的舌苔,薄黄且有点干,脉偏细 —— 这是肺燥夹湿,还有点气虚。就给她用南沙参 15 克、炒莱菔子 10 克、瓜蒌皮 12 克、炒白术 10 克、甘草 6 克 ,还加了 2 克麦冬(加强润肺效果),让她按步骤煎煮,每天喝两次。
图片
喝了 1 周后,她就说嗓子不那么干了,咳嗽次数少了;喝满 1 个月再去复查,CT 显示结节没变大,而且痰基本消失了。之后让她每周喝 2-3 剂巩固,今年春天复查时,结节已经缩小到 0.2 厘米。
这个方子的好处在于,不只用了瓜蒌皮、炒莱菔子祛湿润肺,还加了南沙参、炒白术补肺气、健脾胃,既能清掉当下的痰浊,又能帮身体建立 “防湿防燥” 的屏障,从长远减少结节发展的可能。如果喝的时候觉得有点苦,也可以加 1-2 颗红枣(掰开)同煮,不影响药效还能调和口感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实盘杠杆配资平台,配资在线,正规炒股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